招商宏观 | “货币桥”测试落地,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加速

唐山创业网

文字| 投资宏观 张晶晶团队

核心思想

2022年9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联合国际清算银行等三大央行宣布,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货币桥项目(m-CBDC)真实交易试点测试四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完成。 传统货币体系下,跨境支付清算面临效率和成本约束。 由于数字货币采用分布式记账等新技术,各方都在积极尝试利用数字货币来提高跨境支付的效率。 “货币桥”项目测试的成功实施,为未来成功开展基于各国央行数字货币的跨境结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货币桥”的初衷是为了提高跨境支付的效率。 国际贸易在货币桥试验参与者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这些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结算仍以美元等其他货币为主。 这种跨境支付对外币的依赖参与了整个支付流程,增加了跨境支付的成本。 这种依赖也导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对参与者产生溢出效应。 在本次历时一个多月的“货币桥”测试中,主要进行了三项应用测试,分别是国家央行与境内商业银行​​之间CBDC的发行与赎回,以及商业银行之间CBDC的发行与赎回。各个国家以本国货币为基础。 商业银行之间跨境支付和同步外汇交易。 根据BIS披露的数据,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使用最多,这也符合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据深圳市金融监管局介绍励志,参与本次试点的内地交易中,深圳企业交易占三分之一,是业务场景最丰富、交易数量最多的地区。 我们相信,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引导下,深圳有望在跨境支付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字货币的发展有望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中共二十大报告将人民币国际化表述为“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数字货币为人民币国有化带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是数字货币研发领域的先行者,数字人民币相对于其他主权数字货币的优势日益明显。 美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目前的主导地位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传统的跨境支付架构。 “货币桥”等跨境支付项目成熟后,美元作为国际贸易主导货币的优势预计将明显削弱,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加快。 一般来说,一国货币的国际化首先要求其成为周边国家或与主要贸易伙伴进行贸易时的结算货币。 2008年以来,随着一系列双边互换的签署,人民币跨境使用稳步增长,人民币在本外币跨境收支中的比重不断创新高。 接下来,在成为结算货币的基础上,人民币在全球储备资产中的配置比例可能会进一步提高。 我们相信,在数字人民币、“货币桥”等新型支付基础设施的支持下,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不断深化、离岸人民币市场持续活跃,国际化之路人民币的升值肯定会“水到渠成”。

文本

1、“货币桥”试验落地,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加速

2022年9月28日,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中央银行、阿联酋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联合公告称:今年8月15日至9月23日,首次在货币桥平台成功完成基于四个国家或地区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真实交易试点测试。 四地20家商业银行依托货币桥平台为客户完成跨境贸易交易。 多场景支付结算业务。 货币桥项目(m-CBDC),原名——,最初由香港金管局和泰国央行于2019年联合推出。后来,2021年2月,香港金管局、泰国中央银行阿联酋央行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宣布联合启动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梁研究项目,旨在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中的作用付款。 应用。

“货币桥”的重要性在于其完成了首个基于四种央行数字货币的真实交易试点。 2022年10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参加“2022香港金融科技周”活动时也表达了个人对CBDC的看法。 易纲行长表示:“在数字经济背景下,CBDC的研发有助于更有效地满足公众对法定货币的需求。 近年来,CBDC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国际清算银行最新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 81 个货币当局中,90% 正在开发 CBDC。 今年7月,国际清算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发布了题为《用于跨境支付的央行数字货币》的报告,强调CBDC具有提高跨境支付效率的潜力,降低跨境支付成本,提高跨境支付透明度。 同时,CBDC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其中,隐私保护是我们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可见,CBDC的推广和使用对于提高跨境支付效率有着巨大的潜力。

数字人民币(e-CNY)是中国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主要针对流通中的现金(M0)。 数字人民币的研发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求,提高普惠金融水平,提高央行货币发行和支付系统的效率。 “货币”的数字化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银行在央行的准备金和居民在银行的存款都是数字货币的成熟形式。 现在数字人民币的主要讨论是将央行对居民部门的部分负债数字化。 全球首个通用数字货币项目是瑞典央行于2020年2月推出的电子克朗(e-krona)项目。数字人民币是全球增长最快的零售央行数字货币,已于2020年4月启动试点计划早期的数字人民币被称为“EM0”,旨在成为现金M0的电子替代品。 它采用与比特币相同的分布式记账网络技术热点,以及直接与央行相连的单层结构。 它使用与纸币相同的面额系统,并且需要找零。 经过多次迭代,现有的两层数字人民币逐渐形成。 采用“央行+商业银行”的两级运营体系。 单层操作是指用户直接在央行开设数字钱包账户的结构,但这可能会导致“金融脱媒”,即居民储蓄流失给央行,推高负债成本商业银行的冲击,甚至拖累实体经济。 因此,数字人民币采用“央行+商业银行”的两级操作系统,本质上是商业银行存款励志,准备金率为100%。

我国数字人民币支付测试正在有序推进。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数字人民币已在批发零售、餐饮、文化旅游、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领域形成大量应用。 线上线下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 截至2022年8月31日,15个省(市)试点地区累计交易笔数3.6亿笔,金额1000.4亿元,支持数字人民币的商户门店数量超过560万家。 由此可见,数字人民币在国内支付场景的应用符合预期。

如上所述,传统货币体系下,跨境支付结算面临效率和成本约束。 由于数字货币采用分布式记账等新技术,各方都在积极尝试利用数字货币来提高跨境支付的效率。 “货币桥”项目测试的成功实施,为未来成功开展基于各国央行数字货币的跨境结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比特兑人民币汇率_比特币转换人民币汇率_比特币人民币转换

2、“货币桥”如何运作?

据“货币桥”项目介绍,其参与者为中国、香港、泰国和阿联酋的中央银行、20家商业银行和企业。 国内商业银行​​在这一试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兴业建设银行、中国交通建设银行等五家主要国有银行代表国内银行参与试点。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境外分行也作为当地企业参与试点。

“货币桥”的初衷是为了提高跨境支付的效率。 根据BIS数据,2020年跨境交易总额为23.5万亿美元,产生的交易费用约占总额(1200亿美元)的0.5%。 2021年参与“货币桥”的四个国家和地区贸易总额达到5636亿美元。国际贸易也为这四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这些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结算仍以美元等其他货币为主。 这种跨境支付对外币的依赖参与了整个支付过程。 例如,中国企业与泰国企业使用美元进行结算时,除了各企业在母国开立的银行账户需要参与支付流程外,母国开户银行还需要依赖其美元清算银行用于美元付款。 如果该公司在本国有一家小银行,则需要进一步延伸链条。

非美国国家的传统跨境支付活动本质上依赖于商业银行。 资金流向主要依靠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及其海外分支机构作为美元等主要结算货币的代理银行。 信息流依赖于SWIFT系统。 央行数字货币的出现有望给跨境支持带来变化。 从技术角度来看,货币桥是一个新的走廊网络( ),加入平台的各方可以通过流通凭证( )以点对点的方式进行交易,而不需要中间账户。 通过这种方式,该平台能够无缝地提供不同货币和不同司法管辖区之间的代币化点对点转账。

“货币桥”的雏形是香港金管局与泰国央行的“-”合作。 我们以泰国企业与香港企业之间的资金支付为例,说明“货币桥”如何实现跨境支付。 代表泰国央行数字货币体系,对应中国香港央行数字货币体系。 它们之间需要一个新的走廊网络,称为“货币桥梁”,以完成支付过程。 如泰国A公司需要向香港C公司支付货款,借助“币桥”,整个跨境支持10秒左右即可完成,且支付费用、外汇风险等. 可以忽略不计。 付款流程如下:

(1)泰国企业A向泰国银行B发出付款指令,要求其向香港企业C付款。

(2)如果香港公司的开户银行香港D银行也参与“货币桥”,泰国银行B将向泰国银行申请泰国银行的数字货币,并将其兑换成泰币以泰铢计价的流通凭证。

(3)此时交易已进入“货币桥”,泰国银行B需要通过“货币桥”内的外汇交易将其持有的流通凭证兑换成港币。

(4)泰国银行B向香港银行D支付港币流通凭证。

(五)香港银行D收到港币流通凭证后仍在“货币桥”内。 这时就需要将港币计价的流通凭证兑换成香港金管局发行的数字港币。

(六)香港银行D为其客户香港企业C进行港元存款会计。

本案所描述的情况就是“货币桥”项目的最初设想。 随着参与国家的增多,其包容性在后续的设计中也得到了提升。 例如,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近期对“币桥”的介绍中提到,“币桥系统的核心是币桥区块链。币桥平台采用类似于乐高的架构励志,即模块,与“烟囱架构”相比,模块化架构的优势在于模块之间可以交互协作,大大降低合规和监管成本,完善各模块之间的业务治理、监管和政策体系。多国家(地区)灵活性和适应性,货币桥在业务设计之初就建立了基础设施对接模块,兼容多种对接模式,包括跨境支付方和支付方各自拥有自己的CBDC系统,或者其中一方尚未建成CBDC系统等,“拥有国家央行数字货币系统并不是参与货币桥项目的先决条件。”这种包容性无疑将扩大“货币桥”项目的参与国范围。未来的桥梁”。

在本次历时一个多月的“货币桥”测试中,测试了三个主要应用。 这三个应用分别是各国央行与境内商业银行​​之间的CBDC发行和赎回、各国商业银行之间基于本币的跨境支付以及商业银行之间同步收付的外汇交易。

根据BIS披露的数据,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使用最多,这也符合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据深圳市金融监管局介绍,参与本次试点的内地交易中,深圳企业交易占三分之一,是业务场景最丰富、交易数量最多的地区。 我们相信,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引导下,深圳有望在跨境支付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数字货币发展有望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中共二十大报告将人民币国际化表述为“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在国际贸易发达的今天,外汇储备是一国调节国际收支、保证对外支付能力的重要手段。 从全球来看,一国货币占其他国家外汇储备的比重也可以体现该国的国际声誉、综合国力和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全球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数据(f(COFER)),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人民币储备规模占各币种外汇储备总额的2.88%。 疫情过后上升趋势明显。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 中国人民银行在今年9月发布的《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中构建了货币国际化综合指数,其中包括四个一级指标,反映支付货币、投资货币、融资货币和储备货币的功能。 我们认为人民币在上述项目中的使用有望进一步加速。 例如,今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清算银行签署了参与人民币流动性安排(RMBLA)的协议。 其他首批参与者包括印度尼西亚国家银行、马来西亚国家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智利中央银行。 随着人民币使用范围和规模的扩大热点,全球对人民币的合理需求也在增加,海外市场离岸人民币流动性出现波动的概率也相应加大。 人民币LA机制将增强参与者持有人民币资产的信心。

数字货币也为人民币国有化带来了新的机遇。 中国是数字货币领域研发和测试的先行者,数字人民币相对于其他主权数字货币的优势日益明显。 如前所述,目前美元等主要国际货币的主导地位,有相当一部分可以归因于传统的跨境支付体系结构。 “货币桥”等跨境支付项目成熟后,美元作为国际贸易主导货币的优势预计将明显削弱,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加快。

一般来说,一国货币的国际化首先要求其成为周边国家或与主要贸易伙伴进行贸易时的结算货币。 2008年以来,随着一系列双边互换的签署,人民币跨境使用稳步增长,人民币在本外币跨境收支中的比重不断创新高。 接下来,在成为结算货币的基础上,人民币国际化努力的方向应该是不断提高人民币在全球储备资产中的配置比例。 预计RMLA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参与者的增加,人民币在全球准备资产中的配置比例或将进一步提高。 我们相信,在数字人民币、“货币桥”等新型支付基础设施的支持下,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不断深化、离岸人民币市场持续活跃,国际化之路人民币的升值肯定会“水到渠成”。

风险提示:

数字人民币进展不及预期,地缘政治超出预期。

以上内容来自2022年11月8日《“货币桥”试验实施,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加速》报告,报告作者为张晶晶、张一平,联系人为陈宇。 详情请参阅研究报告。

比特兑人民币汇率_比特币转换人民币汇率_比特币人民币转换

以前的文章

国内大宗商品期货、现货价格相继回升

比特币挖矿,是什么意思?
上一篇 2023年11月21日
盘点2018:几乎所有大类资产都步了比特币后尘
下一篇 2023年11月21日
版权声明:Copyright © 2012-2023 唐山创业网 版权所有

相关推荐